友吧运动

标题: 马拉松防猝死新招 基因检测技术有助降低风险 [打印本页]

作者: 南靖小弟    时间: 2013-10-28 13:10
标题: 马拉松防猝死新招 基因检测技术有助降低风险

马拉松比赛最担心的是什么?当然是运动性猝死。近年来,运动猝死在体育比赛和活动中越发多见,尤其是马拉松赛。如何避免在马拉松比赛中发生猝死的悲剧?广州市体育科学研究所、广州市国民体质检测中心经过近一年的科研攻关工作,已经研究出运动性心源性猝死风险评估的基因检测技术。即将到来的2013广汽丰田广州马拉松赛,选手们即可通过此项检测技术来降低运动性心源性猝死的风险,为广州马拉松赛保驾护航。

运动性猝死已不是偶然现象

据广州体育科学研究所运动营养学博士张晓文介绍,运动性猝死是在运动中或运动后即刻出现症状,6小时内发生的非创伤性死亡。最近根据医学界对猝死的定义以及运动性猝死的发生情况,将运动性猝死定义为在运动过程中或运动后24小时内发生的非创伤性意外死亡。

近年来,马拉松比赛中发生运动性猝死的例子不少,其中在我国也发生过类似的悲剧。对于运动员(无论其为专业还是业余),这样一组一向被认为是最健康的人群,是什么导致了他们的不幸猝死?

基因检测看你是否适合跑马拉松

据广州体育科学研究所运动遗传学博士陈伟民介绍,很多运动员发生运动性猝死均死于心源性猝死。一般来讲,体育锻炼的确会加重心脏负荷,人在安静时心率较低,心脏并没有因此负担过重,人也不会因为体育锻炼加速死亡。长期、合理、科学的体育锻炼,强度较低、负荷量大的耐力训练,可以改善心脏等整体内环境,预防猝死。但是,短时间的、强度大的体育锻炼则不能产生这种影响。目前研究证实,运动性心源性猝死不是由运动这个单一因素导致的,而是由运动和潜在的心脏病共同引起的致死性心律失常所致。

据广州市体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赵广才介绍,最近一年,通过技术攻关,广州市体育科学研究所、广州市国民体质检测中心开展了运动性心源性猝死风险评估的基因检测技术,该技术具备高准确性、低成本、高效率等特点。基因多态性的检测技术,能够做到运动性猝死的提前预防,可以评估哪些人不适宜从事剧烈的体育运动,比如马拉松等,赛场上的运动猝死事件发生的几率就可能得到降低。






欢迎光临 友吧运动 (http://www.friends8.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